由于白族士子使用汉文,进汉人学校,与汉族知识分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,因此白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非常广泛而频繁。如嘉靖、万历年间著名的白族文人李元阳,与同时期在全国负有盛名的汉族知识分子杨慎有密切的诗文交往。杨慎中过状元,学问渊博,他大半生均在云南度过,在云南影响巨大,为人所敬,至有“迄今三百年,而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杨状元者”[110]。在云南期间,杨慎与张含、李元阳、杨士云、胡廷禄、王廷表、唐琦等人以诗文相唱和,切磋砥砺,使滇南诗坛名闻全国,人称“滇南七子”,又称“杨门七子”。其中杨士云、李元阳就是白族学者。《明滇南诗略》序说:“迄于有明,尽变蒙、段旧习,学士大夫多能文章,娴吟咏。一时名流蔚起,树帜词坛,滇诗始著。”这正是白族与汉族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。白族学者杨士云还用汉文写过一部历史著作《郡大记》,在明代已被采入嘉靖《大理府志》中,也是万历《云南通志·沿革大事记》之底本。
白族与汉族密切的文化交流,直接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明代白族学者、作家群,其中为我们熟知的有杨士云、杨鼐、杨黼、杨南金、李元阳、高桂枝、吴懋、何邦渐、艾自修等人。白族的史学、文学也因此出现了一个辉煌时期,取得了较高的成就。一些汉族的学者,也在这个时期写下了一批有关白族史地的著作,如张洪的《南夷记》、彭汝实的《六诏纪闻》2卷、蒋彬的《南诏源流纪要》1卷、杨慎的《滇载记》1卷、《滇程记》1卷、倪辂的《南诏野史》1卷、谢肇淛的《滇略》10卷、郭棐的《炎徼琐言》2卷、程本立的《云南西行记》1卷,还有陈文纂修的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10卷、周季风修纂的正德《云南志》44卷,为后人研究白族及云南各族明代及此前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