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也应该看到,今非昔比。传统礼仪的调适对象,是相对封闭、小型、互相熟悉的社会形态,是基于血缘、姻缘、业缘、地缘建构起来的熟人社会。礼仪文化在宗法社会的濡化过程,是以家庭279
“青青子衿”传统文化书系○交○往○之○道为核心,逐步扩展到家族、宗族、社区、社会和国家,乃至人与天、地、鬼神的关系。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,都是尊卑贵贱的等级意识。这种社会形态、阶级属性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,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时遭遇了巨大困境。因此,在革故鼎新的进程中,礼仪与礼教一道,一度遭受了全面的批判否定。然而,把礼仪的社会功能与其意识形态、阶级属性一道批判否定,就等于把传统文化的糟粕和合理成分一起否定,是矫枉过正的态度和做法。
在现代形态下,社会规模急剧扩大,人际关系陌生疏离。置身于像上海这样具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,一方面人们的社会交往纷繁复杂,一个人一年所接触过的人、所经历过的事,也许比传统社会中一个人的一辈子还多。但另一方面,大多社会交往泛泛而短暂。很多人都是点头之交,甚至一面之缘,很多事情都是仅此一次、永不重来。在一些人际互动的场合,比如购买商品、接受服务,以及在公共空间里陌生人之间的互动,当事人都处于匿名状态。然而,现代社会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,在互动模式上发生了变化,但不变的是,它仍然需要建立稳定秩序,需要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和谐融洽。